一、宏观经济
在全球股市暴跌的背景下,A股走势完全出乎意料,上证指数站上3300点。以美股跌幅最大的周一和周四来看,周一和周四标普500指数跌幅均超过3%,但上证指数周二和周五均是低开高走,当天收出阳线。而且,周五上涨31.41点报收3316.79点,上证指数本周涨幅为0.97%。深证成指本周五报收12331.14点,本周涨幅为2.46%;创业板指数周五报收2657.21点,本周涨幅为3.94%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:随着大盘反弹到密集成交区,A股的震荡也会加大,但是,A股的长期投资价值无疑已经得到相当多投资者的认可,长期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。
二、宏观经济大事件
1、国家统计局: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
6月15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5月份,我国经济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响,生产需求逐步恢复,就业物价总体稳定,主要指标边际改善,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。
主要表现:
一、工业生产由降转增,装备制造业回升明显。5月份,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.7%,4月份为下降2.9%;环比增长5.61%。
二、服务业生产指数降幅收窄,现代服务业保持增长。5月份,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5.1%,降幅比上月收窄1.0个百分点。
三、市场销售有所恢复,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。5月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元,同比下降6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4.4个百分点;环比增长0.05%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,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。1-5月份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205964亿元,同比增长6.2%;5月份环比增长0.72%。
五、货物进出口增长加快,贸易结构持续改善。5月份,货物进出口总额34500亿元,同比增长9.6%,增速比上月加快9.5个百分点。六、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下降。1-5月份,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29万人。5月份,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.9%,比上月下降0.2个百分点。
2、前5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17.3%
6月18日商务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,今年1—5月,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42亿元,同比增长17.3%。前5月,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质量显著提高。从行业看,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4233亿元,同比增长10.8%。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.7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.9%,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.4%。
数据显示,从来源地看,韩国、美国、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52.8%、27.1%、21.4%。从区域分布看,我国东部、中部、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16.1%、35.6%和17.9%。分行业看,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10.8%。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2.7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2.9%,高技术服务业增长45.4%。
当前,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,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,风险挑战增多。在此背景下,我国吸收外资依旧保持了稳定增长。
3、沪深交易所强化可转债交易监管
为落实《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》要求,进一步防范可转换公司债券(以下简称可转债)交易风险,维护市场交易秩序,在证监会统筹指导下,沪深交易所分别起草了《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和《深圳证券交易所可转换公司债券交易实施细则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交易细则》),并于6月17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。同时,为进一步强化可转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,沪深交易所同步发布《关于可转换公司债券适当性管理相关事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适当性通知》),自6月18日起实施。
《交易细则》和《适当性通知》要点如下:
一是明确涨跌幅限制。可转债上市首日采取57.3%和-43.3%的涨跌幅机制,次日起引入20%的涨跌幅限制。
二是明确异常波动的标准。结合涨跌幅调整,增设了可转债价格异常波动和严重异常波动标准,明确了异常波动、严重异常波动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核查及信息披露义务。
三是明确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。在增设“2年交易经验+10万元资产量”的准入要求基础上,设置新老划断安排,强化投资者保护,也确保存量投资者继续参与不受影响。
四是新增特别标识。在可转债最后交易日的证券简称前增加“Z”标识,向投资者充分提示风险,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。
五是根据债券交易规则对相关术语进行调整,如“竞价交易”改为“匹配成交”。
4、美联储加息引发全球市场剧烈反应
6月15日面对持续高通胀重压,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加息75个基点,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1.5%至1.75%之间。这是美联储自1994年以来单次最大幅度的加息。6月16日,由于市场担忧美联储异常激进的加息举措会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,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大幅下跌: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破三万点,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重挫4%,标准普尔跌幅3.25%。
东北证券沈新凤:因为通胀预期持续上涨,美联储需要采取激进手段为后续操作留出空间。在目前劳动力市场紧张,通胀压力显著的背景下进行激进加息是合理的,而后期随着通胀缓慢回落以及美国经济增速放缓风险持续影响,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的速度与单次会议加息幅度或将逐渐降低。
光大银行周茂华:从近期美联储政策会议释放的信息来看,年内剩下四次会议仍需要加息175个基点。由于美国目前面临的通胀成因较为复杂,5月份数据显示美国通胀压力继续增大,美联储政策倾向于“靠前发力”,且目前美联储处于加息中段,7月份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正在加大。
对于后续的加息幅度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6月份议息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通胀压力使得美联储选择6月份加息75个基点。但是加息75个基点的举措不会成为常态,美联储下次利率决议将在加息50个基点和75个基点之间选择。